穿山越海筑通途
——二公司福廈高鐵項目施工紀實
穿山越海筑通途
——二公司福廈高鐵項目施工紀實
唐業堡
從福州出發,一路向南來到有著“海上花園”美譽的廈門市,在這片山水如畫、鐘靈毓秀的大地上,奮戰著這樣一支“鐵軍”,他們穿梭忙碌于各個施工站點,意氣風發,奮勇拼搏,與藍天白云下迎風飄揚的“中國鐵建”旗幟交相輝映,在美麗的八閩大地上勾畫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福廈高鐵是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工程,也是全國首條跨海高鐵,北接合福、溫福鐵路,南接廈深、龍廈鐵路,全長277.42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建成后將把福州與廈門間行程縮至1小時內,并實現從廈門到北京一路“高鐵進京”。
為了建好這條全國一流的現代化鐵路,建設者們攻堅克難堅守工期節點、精益求精確保安全質量、匠心精神打造品質工程,譜寫出一曲曲動人的樂章,得到業主和八閩人民的交口稱贊,成為享譽全線的鐵軍勁旅。
以快制勝,媽祖故里當尖兵
“快”字,是二公司從合福高鐵、浦梅鐵路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總結出來的工作思路。
“作為公司在福建市場以干促攬結出的豐碩果實,如何打好這場創信譽、樹形象的必勝之戰,樹立中鐵十一局鐵路建設品牌,‘快’字很重要。”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福廈高鐵項目經理李楊介紹。
快速進場。項目中標后,該公司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要求項目“跑步進場、快速組織、快速開工”。同時,公司主管領導親自帶隊,到項目進行策劃指導,圍繞安全管理、成本管控、施工進度、創譽創效、技術創新等關鍵環節為項目謀篇布局。2017年9月,接到進場令后,千里大轉戰啟動,歷時48小時,所有人員、設備調集到位。9月30日下午,福廈高鐵4標項目一工區舉行了開工儀式,正式拉開征戰福廈高鐵建設的序幕。
快速臨建。該項目本著“以快制勝、以高取勝”的理念,遵照“五快五高”要求,迅速展開建家安家、大臨工程建設等工作,進場僅15天,就完成了駐地建設。2017年10月8日,項目團隊正式入駐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標準化營地辦公;12月13日,項目中心試驗室率先通過驗收;與此同時,拌和站、鋼筋加工廠相繼建成。
快速開局。由二公司承建的福廈高鐵4標一工區全長6.8公里,涵蓋路基、橋梁、框架涵、站場、無砟軌道等施工內容,具有特殊橋跨多、交叉跨越多、設計創新多、臺風影響大等特點,施工組織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為迅速打開工作局面,該項目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計劃,將進度、質量、安全、房屋拆遷、涉鐵跨路等責任目標,逐一分解到項目領導、項目員工、架子隊和分包商,并嚴格制定考核辦法,細化11條獎懲標準。同時,相關責任主體層層簽訂“三電遷改”、安全質量、進度目標等責任狀,壓實壓緊各級管理人員責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大干熱潮。
鐵路項目施工中,征地拆遷可謂一大難題。該項目鐵路紅線征地約794.45畝,房屋拆遷237戶,鐵路紅線房屋拆遷面積約12.5萬平方米,包括各類管線、房屋、林木、墳地等,涉拆面廣,拆遷量非常大。
與群眾拉家常,講透政策、尊重民俗是搞好征地協調的前提。該項目把握關鍵,按照政策法規一視同仁,統一補償標準與補償價格,減少沖突糾紛。他們從幫助村民辦實事做起,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通過開展政企共建,積極尋求地方政府支持,保障了施工有序推進。
科學組織,聚力攻堅鑄精品
福廈高鐵沿線風光旖旎、景致如畫,但雄奇的山川風景同樣預示著施工的艱難。“那段時間,連續加班加點奮戰是常態。”回憶起梅山特大橋施工的艱苦時刻,項目總工程師王金良仍然歷歷在目、感慨良多。
這座全長3.773公里、共有9處門式墩,3處跨越杭深鐵路線的大橋,是連通湄洲灣跨海大橋架梁通道的重要脈絡,對推進全標段架梁進度至關重要。但大橋施工中存在特殊結構物多、既有線施工多、技術要求高、安全風險高等特點,施工難度極大。
“梅山特大橋112米提籃拱支座澆筑是我們在大橋施工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王金良介紹。該提籃拱系梁位于梅山特大橋24至25號墩,采用1至112米提籃拱跨越既有莆永高速公路岐厝高架橋,與高速公路斜交39度,系梁全長116米,是項目重難點控制性工程。施工過程中,該項目多次召開專題會,討論澆筑方案與實施細節,認真貫徹鐵路建設質量、安全、工期、投資、環保、廉政和穩定要求,強化機械化、工廠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建設,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提籃拱系梁全部澆筑作業。
2020年8月12日凌晨5點,經過100多名建設者5個小時的艱苦鏖戰,梅山特大橋跨杭深鐵路線首片門式墩鋼蓋梁吊裝順利完成。那一刻,橋下的建設者們歡呼著、跳躍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梅山特大橋首片門式墩鋼蓋梁吊裝路段位于55至57號墩,其中55號墩鋼蓋梁最重,達185.4噸,梁長33.4米。門式墩位于既有水溝外側,跨越杭深鐵路線,與軌道線立體交角17.1度。另外,由于在“天窗期”施工,有效施工時間緊張,對各方面要求極高。
為保證吊裝施工安全、優質、高標準完成,該項目提前規劃,從物資供應、現場安排,到施工工藝、人員分工,再到安全措施、質量標準,每個環節都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并提前召開鋼蓋梁吊裝演練布置會和技術交底會,進行模擬演練,確保吊裝施工順利進行。同時,在既有線處增設駐站聯絡員和安全防護員,確保鋼蓋梁在有效的“天窗”時間內順利完成吊裝,也為后續鋼蓋梁吊裝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梅山特大橋跨東吳支線鋼蓋梁頂推施工是該項目成功克服的又一難題。其頂推作業位于梅山特大橋63號和64號墩,均位于既有水溝外側,上跨既有東吳支線。對于該項目而言,梅山特大橋跨東吳支線鋼蓋梁頂推作業壓力是空前的,因為它存在著太多的難題,隱藏了太多的危險:
難題之一:跨鐵路既有橋最大允許通行40噸車,大型車輛和大型吊車無法通過,特種設備無法到場;
難題之二:既有東吳支線處于運營狀態,每天有300多趟列車通過,頂推作業需要在有限的天窗點內進行,時間緊、任務重;
難題之三:單支結構鋼蓋梁單跨跨徑大,單一的箱梁后方頂推難度大,易產生偏移,縱向頂推方向性難以控制;
難題之四:鋼蓋梁外側腹板為豎腹板,不利于頂推時的前置點傳力,且施工場地狹小、作業空間有限。
面對困難,該項目提前準備、超前謀劃,及時召開梅山特大橋頂推前交底會,進行同條件模擬試推。在施工中,前端焊接20米長鋼導梁,導梁和鋼蓋梁連成一個整體,采用分級拖拉滑移頂推施工,解決了單跨頂推難題;拖拉動力采用2臺連續同步千斤頂,同時加上電控措施的介入,便于兩側拖拉的同步控制。同時,為防止拖拉時兩側小車的不同步導致橫向偏位,在滑靴上設置鋼滾輪限位,拖拉過程中發生較大偏移時,采用單側控制千斤頂、點動拖拉的方式進行糾偏。一系列科學嚴謹的措施,確保了鋼蓋梁頂推作業順利完成,為后續上部結構施工奠定了基礎。
標準精細,打造亮點創樣板
開工以來,該項目始終秉承“精品工程、智能福廈”的建設目標和“八高九建”的建設要求,以創造優質工程為目標,大力推行鐵路標準化管理,不斷提高鐵路建設水平,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建設任務。
在路基標準化施工中,該項目在傳統的“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施工工藝基礎上,依托路基連續壓實技術、地基加固樁信息化控制技術及自動沉降觀測系統,進一步提升了路基主體施工質量。此外,該項目還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并下發了《混凝土結構物施工質量考核暫行管理辦法》《工程質量缺陷處理暫行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印發了路基標準化施工手冊和工藝工裝指導手冊,為各工序關鍵環節制定了詳細質量標準和要求。
在邊坡防護施工中,為有效避免拱形骨架尺寸偏差較大、線型不順直、混凝土養護不到位等質量缺陷,該項目采用骨架開槽機、帶蓋鋼模板、框架梁塑鋼模板、六棱塊鋪設卡具、自動噴淋養護等工藝工裝,同時投入拱形骨架混凝土噴淋養護系統,在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的同時,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節約了項目施工成本。
1月21日,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全線20多家參建單位共100余人的觀摩團,到該項目梅山特大橋無砟軌道施工現場學習交流。整潔美觀、內實外美的無砟軌道底座板、道床板成品,線條橫平豎直,受到觀摩人員的一致好評。
福廈高鐵無砟軌道全長519.87鋪軌公里,采用世界成熟的CRTS-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二公司負責16.3鋪軌公里的無砟軌道施工,正線軌道設計型式為CRTS-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橋梁地段為CRTS-I雙塊式無砟道床,共計劃分為19道工序,具有技術標準高、質量控制嚴、受天氣影響大、施工場地小等特點。
“飛馳的動車組‘腳下’,必須有好的‘跑道’,無砟軌道施工是鐵路鋪軌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施工的精細程度就是確保硬幣豎立8分鐘不倒的關鍵所在。”李楊介紹。施工過程中,該項目“精雕細琢”,堅持以“優化工藝工法解決常見共慣性質量通病、投入先進工裝設備致力工藝工效提升,強化系統管理促效能”為著力點,嚴控每一道工序,確保創精品、做示范。
在無砟軌道施工開始前,通過開展培訓,讓全員系統掌握無砟軌道排架安裝、道床板施工及粗調、精調等多項技術要領。同時,不斷優化施工方案,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評估,找出混凝土養護的最佳方案。在施工中,按照要求,在鋼筋綁扎作業、精調作業、混凝土施工等工序上,嚴格控制并通過在夜晚進行精調和混凝土澆筑的方式,減少晝夜溫差對無砟軌道的影響,提升后續鋼軌鋪設的平順度,保障列車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平穩性。
該項目推出的優化梁面銑刨、板縫模板固定、振動平板機、高程及平整度控制工裝、板縫刮平尺、收面壓光等多項工裝,有效解決了混凝土裂紋、道床板混凝土平整度不齊等問題。他們還先后提煉總結出“三低一高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原則”“二次分區振搗法”“ 三步六遍法收面工藝”“ 一布一管一膜自動滴灌養生法”等10余項新工藝,有效提高了實體質量。通過一系列創新手段的實施,無砟軌道成品各項指標優質,總結提煉的工藝工法也為軌道施工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過4年多的拼搏,該項目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業主、設計等諸多單位的一致認可。項目部先后13次獲得業主單位發放的綠牌,多次被授予“標準化樣板工程”“標準化工地”“路地共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為該公司深耕福建市場打出了一張靚麗名片。
同心協力,黨建引領筑通途
??? 為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該項目將黨建作為引領工程建設的“助推器”,實現基層黨建與工程建設同頻共振,有效激發了項目建設活力。
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工程,福廈高鐵的施工安全、質量、工期一直是備受矚目的焦點。“我們始終遵循‘抓黨建從生產出發,抓生產從黨建入手’的工作路徑,深入開展創崗建區、勞動競賽、黨員‘雙創’爭先等主題實踐活動,持續加深雙向融合,切實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該項目黨支部書記鄭成杰介紹。
福廈高鐵的高效推進,離不開背后一群鐵建人的堅守與付出。大伙早已習慣了搶晴天、斗雨天、戰夜間的工作模式,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十分有限。
吳明金是該項目生產副經理,在莆田站路基土石方控制爆破施工中,每天起早貪黑,白天與相關單位溝通協調,申報施工計劃,組織現場施工;晚上在爆破施工現場蹲點,忍受著腰椎間盤突出帶來的病痛折磨,卻沒有絲毫抱怨。
項目總工程師王金良自莆田站改施工啟動以來,每晚都蹲守施工現場,督促檢查施工班組完成當日的施工計劃后,常常是最后離開工地的那個人,晚上工作不能休,白天工作不能停,人變得黑瘦了不少。
“對于福廈高鐵項目全體建設者來說,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份滿滿的自豪和榮譽。針對橋梁和無砟軌道施工技術難度大、工藝復雜等特點,我們積極開展科技攻關,不斷改進工藝、優化方案,多項技術難題取得突破,確保了工程施工安全優質穩步推進。”王金良表示。
此外,施工環境艱苦,怎樣讓員工更有歸屬感,感受到“家”的關懷和溫暖?該項目堅持以人為本,從小事中體現人文關懷,通過打造“家文化”,不斷增強員工幸福感。
該項目定期舉辦集體生日會、文體比賽、節日團建,鼓勵員工家屬到工地探親、設置工地探親房……這些點點滴滴滋潤著員工心田,轉化為大家堅守崗位、攻堅克難、建功立業的強大助推力。
走進時一片峽谷險灘,走出時一條大道通途。1500多個日日夜夜,二公司福廈高鐵項目建設者堅守于此、奮斗于此,以團結協作和拼搏奉獻,給出了千磨萬擊仍堅勁的答案,描繪出一幅眾志成城、如火如荼的建設畫卷。
圖為該項目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