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建陽光 筑夢未來
中國鐵建定點幫扶張家口市萬全區學生赴京研學紀實
這是一次努力求知、筑夢未來的研學之旅,也是一場跨越山河、向夢出發的彼此約定。
8月,中國鐵建組織定點幫扶的張家口市萬全區9名困難家庭的優秀學子赴北京開展為期4天的“鐵建陽光·筑夢未來”紅色研學行活動。
孩子們集結準備出發(周鵬 供圖)
“快看!地鐵出來了!”五年級的陳曉伯踮著腳望向隧道深處,呼嘯而來的列車卷起一陣清涼的風。伴隨著“滴滴”的聲音,地鐵車廂門緩緩打開,如同孩子們拆開一份期待已久的禮物。
這個夏天,這些孩子第一次來到了夢想中的北京,帶著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充分感受首都北京這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
腳下有路,就有希望
對于萬全四小的王宇欣小朋友來說,這次北京研學之旅有一種被幸福砸中的感覺,她在日記本上寫道:“老師告訴我被選中去北京的那天,我告訴奶奶,她摸著我的頭說,北京是我們的首都,你要好好看、好好學。”
萬全區,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產業發展后續乏力,尤其部分學校辦學基礎設施建設較為陳舊,配套不全,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還比較缺乏。
中國鐵建與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結下了長達23年的幫扶情誼,針對該區“一老一小”兩個群體,策劃實施“鐵建陽光”幫扶計劃,以愛“澆水”“培土”“施肥”,推動萬全教育幫扶提檔升級。這次,又精心挑選9名品學兼優的困難家庭學子去往首都北京。
“世界上本沒有路,但有了鐵路,天塹便成了通途,荒原也能駛向春天。”中國鐵建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隊,不僅在“鐵建陽光”幼兒園為孩子們搭建了陽光高鐵體驗站,而且用好專業優勢,將“希望之路”作為此次研學的重要一課,告訴孩子們,只要腳下還有路,未來就一定擁有希望。
經過張家口火車站時,同行的中國鐵建掛職萬全副區長劉爾民介紹:“同學們,100多年前,詹天佑修建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投入運營的鐵路,而我們現在正在乘坐的京張高鐵由中國鐵建參與建設,是世界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鐵,是鐵路強國的新里程碑。”孩子們第一次看到高鐵飛馳而過,對中國速度有了親身體驗,不時發出贊嘆。
參觀中國鐵建鐵道兵紀念館(周鵬 供圖)
在中國鐵建鐵道兵紀念館,孩子們的目光被等比例縮放的隴海線8號橋墩、成昆鐵路沙盤牢牢吸引,沙盤上,隧道穿山而過、橋梁橫跨深谷。講解員輕聲講述:“修建成昆鐵路時,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位鐵道兵戰士犧牲,這是用生命鋪就的鐵路。”孩子們突然安靜下來,有的孩子抹了抹濕潤的眼角。
神奇的“地鐵”也是此行的夢想心愿單,中國鐵建依托資源優勢,組織孩子們來到由中鐵十一局建設的東壩地鐵項目,當孩子們戴上安全帽、穿上安全背心來到位于地下20多米的工地時,郭磊鎮中學八年級的李國強對著相機擺了一個造型:“我以后也要當工程師,駕駛盾構機為國家修建更多的地鐵”。
該項目工程師帶領孩子們沉浸式乘坐地鐵穿越北京,“盾構機太厲害了,果然是大國重器!”孩子們不時發出感嘆,“地鐵的速度好快,而且車廂也很干凈!”地鐵飛馳,窗外的一道道流光在黑暗中劃出一道道彩色曲線,映照著孩子們天真的笑容,仿佛在指引著前方的夢想。
“老師,我明白了為什么鐵軌一直延伸到遠方,因為那是通往未來的路。”孩子們的一句話,卻映射出鐵軌背后深邃的意義。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正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參與中國80%以上的鐵路網、70%以上高速公路建設、50多個城市的地鐵建設的中國鐵建,編織了大地經緯,也編織了孩子們心懷夢想的道路。
走出書本,擁抱世界
過去,書本是孩子的世界;現在,世界是孩子的書本。據調查,此次研學有2/3的孩子還沒有走出家鄉,對外面的世界和心中的大學充滿了無限的幻想,迫切想要將書本學到的知識付諸于現實。中國鐵建精心準備此次研學方案,做足功課。
來自萬全一中的杜雨薇在筆記本上寫道:在北京的每一天都非常充實,每個瞬間都像夢一樣珍貴。
孩子們走進清華大學,近距離感受國內頂尖學府的學習氛圍和文化底蘊,仿佛置身于知識的海洋,感受了學術的熏陶,與暑期在校的清華大學博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清華學子結合自身經歷,向孩子們講授了學習心得和發展規劃,激發了大家的求學、求知熱情,孩子們在“清華園”三個遒勁大字下種下了夢想。
參觀中國科學技術館(周鵬 供圖)
孩子們還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參觀故宮博物院、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鐵道博物館等。當看到國旗雄壯升起,孩子們眼眶濕潤,自豪感油然而生,“以前只在課本里看過天安門升旗,今天終于圓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次研學旅行,不僅讓孩子們領略了北京的風景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更加注重實踐和體驗,拓寬視野,增長見識,觸摸到了夢想的形狀。
“如何創新教育幫扶形式,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提振困難家庭學子的志氣,是‘鐵建陽光’幫扶計劃的重要課題。”劉爾民說。在以往利用幫扶資金幫助硬件建設的基礎上,更加側重從“扶志”等軟件方面入手,努力探索“一對一”結對、愛心陪護、心理咨詢、專題研學等幫扶方式。
鐵建陽光,筑夢未來
“重視教育幫扶,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既是增收創效、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中國鐵建幫扶萬全的重要途徑。”中國鐵建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我們始終堅持‘幼有善育、學有優教、業能所就、老有頤養’的幫扶模式,不僅投入幫扶資金,更注重通過精神激勵,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
在研學對象選擇上,通過教育局廣泛調研和搜集全區學子信息,注重選拔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孩子,大多數孩子在本年級都排在前三名。同時以平等的視角將孩子們組織起來,強調關愛而非幫扶,強調研學并非旅游,精心設計研學路線,注重提升研學質量,助力他們勇敢追夢、自信成長。
孩子們的研學體會(周鵬 供圖)
在研學成效上,注重提高研學對于孩子們的浸潤度,不僅到重要歷史文化景點打卡參觀,還組織到長期幫扶的中國鐵建互訪交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強化思想引導,組織了分享會,撰寫了學習體會,激發了學生們的愛黨愛國情懷。
在幫扶機制建設上,中國鐵建以愛為壤,積極構建“政府-學校-企業”三方聯動機制,由政府配套建立專項助學資金,學校設立成長跟蹤檔案,中國鐵建配合開展技能培訓、實習崗位、研學機會等,著力形成“資源投入—人才培育—反哺家鄉”的教育幫扶閉環。
“教育幫扶的本質,是讓孩子們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機會,為孩子打開一扇窗,謝謝中國鐵建對萬全孩子教育成長的關愛。”萬全區教育局副局長李曉紅表示。通過全過程參與此次研學,對中國鐵建用發展的眼光、用未來的視角開展鄉村振興表示充分肯定。
近年來,中國鐵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結合萬全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持續深化增收、育人、惠民等多維度的長效幫扶機制。實現幫扶工作機制、特色產業、幫扶品牌、基礎設施“四個升級”,彰顯了央企擔當。“鐵建陽光”幫扶計劃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助力鄉村振興藍皮書》,此次研學活動是該企業深入實施該計劃的重要舉措。
在歸家的列車上,孩子們安靜地望著窗外,眼神里多了幾分思索。帶隊老師翻開孩子們的日記本,看到這些真摯的文字:
“原來地鐵隧道里藏著這么多秘密,那些穿工服的叔叔們真了不起。”陳曉伯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個盾構機。
“清華園的石獅子在對我笑呢!我要把‘行勝于言’刻在鉛筆盒上。”王宇欣的日記里夾著一片清華園的銀杏葉。
——關于“看見”,不是簡單的視覺接觸,而是認知維度的提升。從大學校園到科技展館,每個場景都在拓展孩子們對世界的想象空間。
——關于“責任”,不是簡單的承諾,而是雙向的奔赴。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鐵道兵紀念館“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筑路故事,讓孩子們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關于“希望”,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未來。聆聽清華學子的奮斗故事,看到中國鐵建工程師的建設成果,孩子們播下了“我要創造未來”的種子。
坐在中國鐵建修建的這條飛馳的高鐵上,有一群追夢的少年,穿越困難與考驗,帶著希望與夢想,正在破土而出。(文/祁建光 周鵬 審核/徐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