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字訣”,精細化管理顯真章
日前,京港澳改擴建項目召開全線首次新澤西護欄預制與安裝觀摩會,吸引各標段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管理分部等70余人到場觀摩。
觀摩會現場(譚志博 攝)
“長期使用成本節約50%,日生產效率可提高60%!”京港澳改擴建項目負責人現場介紹道。該項目通過用好“快、智、精”三字訣,正書寫著交通工程建設智能化生產與標準化施工的時代新篇。
以快制勝:自動化革新跑出“加速度”
此次創新引進的新澤西護欄自動化生產線,實現護欄生產長期使用成本銳減50%、日產能提升60%的突破性跨越。這條擁有六大核心優勢的“鋼鐵長龍”,通過模塊化設計、智能化控制,使構件成型精度達到毫米級。且傳統工藝依賴人工操作,而新澤西護欄自動化生產線的自動化生產能讓效率和質量實現“雙豐收”。目前,項目已預制、安裝了5874片,里程長達11.748公里,比例已超40%,有效加快了施工進度,這正是精細化管理中“以快制勝”的最佳實踐。
新澤西護欄自動化生產線(譚志博 攝)
從觀摩會的驚鴻一瞥,到項目管理全景,該項目始終深入踐行精細化管理要求,堅持以快制勝、均衡生產“兩個原則”,積極優化施工組織,在進行主體施工的同時,做到預制、安裝、防護、綠化、驗收“五同步”。同時注重重點突破,圍繞進度策劃、關鍵線路、資源配置“三個重點”,抓好計劃制定、計劃分解。明晰以“法人管項目”為前提的前后臺管理界面,通過實行“360度”考核,壓實管理責任,賦能項目管理,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為項目進度加壓、充能,使項目建設進度穩居全線第一。
智慧建造:技術創新點燃“新引擎”
在項目智慧建造基地,新澤西護欄自動化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另一邊,“成名已久”的小型預制構件自動化生產線也在24小時不間斷生產。3D智能攤鋪、預制拼裝涵洞、拼寬路基施工、邊坡防護、瀝青路面全斷面無人集群施工等多項新工藝、新工法已在項目得到了推廣、驗證。為項目構建起了“人、機、料、法”的全要素智慧管控,實現了毫米級、標準化、零事故的智慧作業控制,實現了“五線”中培育“改革創新”生命線的目標。
“創新工作室要迅速成立!”項目進場之初,項目經理苗濤便斬釘截鐵地說道。項目創新、推廣、使用了十多種新工藝、新工法,大多是在項目智慧建造基地“創新工作室”結出的累累碩果。這些工藝、工法不僅有效提升了施工安全、質量、進度、效率和環保的全方位保障能力,也在積極推進產業工人轉型升級做出了應有貢獻,為實現“建設平安百年品質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精益求精:安全標準化管理“傳捷報”
2024年11月,項目部被中國建筑業協會列為“2024年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學習交流項目”,這份榮譽是對項目安全標準化管理的權威認證。
自開工以來,項目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核心,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制定了詳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不斷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增強全員安全意識,堅持先培訓合格再上崗的原則,先后舉辦安全教育培訓數百期,勞務工人安全培訓率達100%。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嚴格按照行業標準進行施工,注重細節管理,強化過程控制,通過采用新工藝、工法,優化施工方案,降低安全風險,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項目還自創總結了“安全管理110工作法”(通過11項具體措施,達到“0事故”“0傷亡”的目標)進行了全面推廣。此外,對關鍵工序嚴格考核,獎罰兌現,在多項安全舉措的保證下,項目安全生產工作始終平穩可控,實現了“零事故、零死亡”的目標。
京港澳改擴建項目正用數據和成果詮釋著精細化管理的內涵,后續將錨定通車節點目標,以精細化管理為筆,在荊楚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交通強國的壯美詩篇。(文/譚志博 劉欣 審核/唐里 徐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