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一局多項技術成果取得佳績
本站湖北武漢訊:近日,經中國鐵建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定,中鐵十一局主持研發的3項技術成果被認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年來,中鐵十一局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在工程建設、智能裝備、綠色施工等領域取得顯著突破。下一步,中鐵十一局科研項目將持續以面向戰新產業、面向市場、面向行業、面向現場為方向開展研究,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泉域地層復雜環境下城市地鐵安全建造關鍵技術
在濟南地鐵4號線建設中,中鐵十一局圍繞泉域地層復雜環境下城市地鐵安全建造關鍵技術開展研究,通過理論分析、模型試驗、現場驗證等方法,形成了城市地鐵安全建造成套創新成果,研發了三維可調式高承壓大動水注漿模擬系統,解決了泉域富水地層車站基坑突涌災害的防控難題。研發了復雜工況下泉域非均質地層盾構掘進安全關鍵技術,創新了障礙物預處理微擾動施工工藝,保障了盾構機安全、高效掘進。研發了泉域富水地層地鐵車站與盾構隧道結構裂損滲病害防控關鍵技術,發明了適用于泉域富水地層地下結構修補的新型改性環氧堵漏材料和高滲透柔性堵漏材料,開發了全過程自動化監測及預警評價系統,提高了結構全壽命周期防滲性。
濟南地鐵4號線(吳占瑞 供圖)
該成果已在濟南4號線、武漢19號線、廣州10號線等城市軌道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應用前景廣闊。該技術成果獲得專利32項(發明專利19項),軟件著作權4項,論文38篇,工法8項。研究成果經行業內專家評價,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無縫線路鋼軌閃光焊接裝備及關鍵技術
針對傳統閃光焊接施工存在的噪聲大、尾氣黑煙排放多、安全性差、質量控制難等問題,中鐵十一局積極開展課題研發工作,并聯合國內相關單位共同研發,最終形成“無縫線路鋼軌閃光焊接裝備及關鍵技術”。
新能源儲能式閃光焊軌機組(吳占瑞 供圖)
依托課題研究,中鐵十一局研制了大功率新能源儲能式鋼軌閃光焊機組,首次提出了混合電容充放電動平衡、間隙性脈動大負載下的電源控制和逆變穩壓方法,首創了不間斷供電控制方法及全波形電壓鋼軌焊接工藝,實現不間斷的軌道焊接作業。研發了鋼軌焊縫現場感應正火施工設備,集成了保壓加熱、精準對位、彈性夾緊、自適應夾緊對中、在線監控等多項功能,實現了施工現場鋼軌焊后高效環保熱處理工藝,提高了鋼軌焊接的安全性,保證了施工質量。研制了智能鋼軌焊縫整形裝備,實現了基地內鋼軌軌頂、軌底自動化快速粗打磨,自動修正打磨量并自動控制進給量,提高了焊縫整形效率及精度。
該成果已在公司鐵路、地鐵、有軌電車、貝氏體滑軌等多種軌型項目實施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及環保效益。成果授權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取得省部級工法3項,發表論文18篇。
高速鐵路大跨斜拉橋大節段懸臂施工裝備與成套技術
依托國內高速鐵路最大跨度的鋼混部分斜拉橋——南玉鐵路六景郁江特大橋、國內高速鐵路最大跨度的無砟軌道混凝土梁斜拉橋——武宜高鐵鐘祥漢江特大橋,以及我國首座高速鐵路鋼桁加勁PC箱梁斜拉橋——西十高鐵漢江特大橋三座大跨斜拉橋工程,中鐵十一局研發了“高速鐵路混凝土梁斜拉橋大節段懸臂施工裝備與成套技術”,研制了首臺千噸級懸澆吊裝一體式施工裝備,解決了混凝土節段懸澆重量1000噸的施工難題;研發了鐵路新型10米大節段牽索掛籃裝備,突破鐵路混凝土梁10米大節段的施工難題,并形成了大節段牽索掛籃懸臂快速施工等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南玉鐵路六景郁江特大橋(吳占瑞 供圖)
目前,已形成專利45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獲得省部級工法6項,發表核心論文7篇,榮獲省部級BIM成果4項。(文/吳占瑞 審核/唐達昆 尚云功)